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进深】人生中需要多少个“18㎡”空间

腾讯房产网  2015-06-20 18:37

“18㎡”是带着使命感的,这个使命从20世纪至今,仍然没有完成。它不是一个完美无瑕的尺度,但深藏着对稳定的生活秩序的思索。

一个多月前,万科18㎡移动式体验样板房首次亮相广州珠江新城,再一次引发人们对极小户型的关注。

作为一个微观而具体的空间概括,18㎡提供的信息太少,即便是基础的观察,也难有合适的视角。更何况无论多么光鲜的建筑设计,无论多么感人至深的体验式营销故事,18㎡都会是一把含蓄的衡量标尺,以进入户型的本质——空间如何承载纵横交织的生活,空间的功能如何相互重叠或连接。

我想象着把自己丢到那个“18㎡”的空间,极其私人地审视、经验其中的完美或残缺。然而,我们一直习惯于张望繁花似锦的大空间,蓦然坠入失衡的小空间,却让我顿悟了生命力的所在。

18㎡的生活艺术

18㎡需要用心对待。“通过关心,接近我们的故事,而不是通过伟大的设计。我们只有把事物放在心上,才能拯救事物。”现代建筑大师舒尔茨说,“我们必须相应地发展我们诗一般的直觉,着重世界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万科的用心之处包括书桌带滑轮可移动,从而代替了餐桌;茶几带弹出式抽屉,玄关设置鞋柜、储物柜卫生间还有内嵌式储物空间……

但这些收纳的艺术还没有让我感到痛快。18㎡不是常规户型的微缩版,它应该包含日式榻榻米与中式的炕的居住智慧,与其花心思建造可用作床的功用的沙发,为什么不用固定的床来延展沙发的职责?既然主力客群设定为单身小青年,厨房还是那么必不可少吗?没有厨房的一宅,是否依然可以华丽而时尚?

疑问指引我向更深层次思考。不仅要有巧辩浊清的妙察,还应具备昭然可见的深鉴。

人自幼就学会分辨房间的大小,当我们走进一所房子,本能地先用大小来揣度空间,此空间是几何形的,绝非“想象中的空间。”以此观察,18㎡就不再是平面的概念,而是立体的、有容积的,表面上看,这是收纳的艺术,在本质上,它是生活的艺术。

法国哲学家巴舍拉曾说:“在宇宙与住宅的关系中,几何形其实不是很重要。在住宅中,我们所亲身体验的并不只是室内的盒子而已,住宅是生活的容器,它其实已超过几何形体本身。”

通过对18㎡户型的探索,增进了人们对居住空间相对论的思考,从对面积的膜拜中清醒过来,从对大而全的功能配置中转身回到自我。“我们不需要大的睡眠空间,也无需在小空间中工作……无论一个空间是多么宽敞,它必须同时是个小屋、是个鸽舍、是蛹,总要有个巢穴才会有亲近感。”巴舍拉在《空间的诗学》中写道。

小屋的优雅秀章

美国作家梭罗曾说过,在小屋里,与朋友间谈话的距离,“似乎不足以大到适合我们所谈的、崇高伟大的话题与自由翱翔的思想……我们的房子似乎并未大到足以让我们听得清楚彼此的说话,就好像水面近距离地丢下两颗石子,所激起的涟漪会干扰彼此。如果我们谈得兴起,音调会越来越高扬时,大家往往会将椅子往后挪一挪,但再挪也只是靠到墙壁而已。”

“18㎡”不是一个完美无瑕的尺度,但它深藏着对稳定的生活秩序的思索。它成为一个抽象的概括,囊括了个体对私宅的期许。即便是一位富豪,家宅很大,他的私人空间依然只占其中的极小部分,一个套房而已,其余都是社会性地为他配备的公共空间,邀请人做客的交往空间。在家工作时的书房,除此之外,卧室、洗手间、厨房和一间衣柜,就足够了。当然他还有家人,每位家人的私属领域依然是极小的一角。

18㎡揭示了更多的可能性,所有的可能都藏在人身上。

譬如王侯将相们听政休憩之时,往往根据需要,用“扆”,也就是古代庙堂户牖之间绣有斧形的屏风,隔出一个尊位来,彼时的生活习俗和礼仪的框架与主干,便在这个中心的基础上展开,通过陈设的位置维系一种高贵的姿态,即便空间很小,尊卑也展示得优雅。

如《周礼•春官•司几筵》所记,“司几筵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须知与其位。”“王与族人燕,年稚者为之设筵而已,老者加之以几。”用“几”特以示尊礼,实乃为缓解久坐的疲惫,有之,依或不依,关涉礼仪,有关尊卑。

在平阔的居室,一扆一几,构筑了空间的秩序,弥漫着温文尔雅的气息。就像现代人,有客来的时候,在家里插一朵花,即便家没有那么豪华,也显得美丽。

法国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在《住宅与宫殿》一书中,曾写下令心绪荡漾的话,“在喧嚣和人群之外,我独处一隅。50年来,我把‘人’——男人和他的老婆以及他们的孩子——作为我研究的对象。一个想法一直命令似地鼓舞着我:将神圣引入住宅;使那里成为圣殿,家庭的圣殿,人类的圣殿。从这一刻起,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住宅中的每一立方厘米都弥足珍贵,都意味着可能的幸福。持有这样的尺度,抱着这样的目的,你今天便可以筑起一座与家庭相称的圣殿,屹立在往昔的大教堂之侧……你可以做到,只要你将自己融入其中。”

他自己也实践了其居住哲学。晚年,他居住在嘎纳的马丁岬,日本建筑师杉本贵志参观了其人生后的居所后,写道:“我震惊了,柯布西耶真的在这儿生活的?它那么狭窄,只有工作室和生活室两个房间。生活,归根结底也许就是这么回事吧。”

消融在城市里

在互联网时代,家的领域愈加模糊了,它的轮廓也正在溶解。住宅不只是人们固守的避难所,而是与自然、社会舒缓相连的、开放式的空间,一种精神上的开放与肢体上的连接。

人有人格,房子也有自身的“房格”,对它抱有关爱之情,适时修护,才能打造卓然品格的气质。

然而,不可否认,“18㎡”是带着使命感的,这个使命从20世纪至今,仍然没有完成。早在1929年,建筑思想家吉迪恩就写道,“目前的建筑发展无疑是着重居住建筑,特别时普通人的住房……今天,工厂和公共建筑物都没有那么重要。这表明,我们再次关注人。”

从那时开始,现代住宅公寓得到了发展,对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无疑做出了重大贡献。人类居住条件,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正在变得更加便捷与高效的城市,让紧凑的生活空间,用得体面而有尊严成为了可能。

在这方面,日本走在了我们前面。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认为,极小户型的品格是城市性的、开放性的,它将通畅意义上的住宅打散,通过日常行走的动线,获得完整的住宅功能,人们为此目的的行走,成为一场自家的漫步。城市与家互为彼此,融为一体。

尽管在城市中生活空间会变小,但城市弥补了居住空间的不足。聚会可以去咖啡馆,家里没有书房,星巴克是不错的选择,淋浴可以去澡堂,读书则去书店或图书馆,只要以上这些在步行范围内,就是合意的都市生活。

文化意义上的“家”与社会意义上的“城市”重叠在了一起。18㎡是空间中的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形象。挪威作家维索斯《后在家的人》有这么一句话,“真诚的心灵……需要一个固定的点可以回归,它需要矩形的住房。”

城市那么大,随时可以出去看看。18㎡意味着无边界的都市生活。海德格尔说,事物给人们带来一个世界。边界并不是事物终止的地方,而是正如古希腊人所认识到的,边界是事物开始显现的地方。

标签:房产空间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